鹅塘镇万亩藕田开启“共享农业”,贫困户年收益保底8000元

贺州新闻网 阅读:7 2025-07-02 14:16:28 评论:0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我国各地纷纷探索出了一条条符合当地实际的创新发展路径。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荔浦县的鹅塘镇,一项名为“共享农业”的创新举措,正为当地农民,尤其是贫困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鹅塘镇位于桂林市东南部,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地。近年来,该镇依托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藕田种植,形成了万亩藕田的壮观景象。然而,如何让藕田种植真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成为当地政府关注的焦点。

为此,鹅塘镇积极探索“共享农业”模式,将万亩藕田作为试点,与贫困户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将藕田种植与贫困户的收入紧密挂钩,确保贫困户每年可获得保底收益8000元。

“共享农业”模式的具体操作是这样的:首先,由政府牵头,引入农业龙头企业作为主导,负责藕田的种植、管理和销售。其次,将贫困户纳入藕田种植项目中,由龙头企业负责提供藕种、技术指导和市场销售渠道。最后,贫困户在藕田种植过程中,可获得土地流转费、劳务收入以及保底收益。

据了解,鹅塘镇的“共享农业”项目覆盖了全镇200多户贫困户,涉及藕田面积近万亩。在项目的带动下,贫困户的年收入得到了显著提高。例如,贫困户张大哥,原本仅靠种地为生,年收入不足5000元。自从加入“共享农业”项目后,他在藕田里打工,每年还能获得8000元的保底收益,生活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

“共享农业”模式的成功实施,不仅让贫困户实现了增收致富,也为当地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首先,它有效地解决了藕田种植过程中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提高了藕田的产量和品质。其次,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拓宽了藕田产品的销售渠道,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最后,这种模式还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鹅塘镇的“共享农业”模式,为我国农村地区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发展路径。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相信会有更多的地方借鉴这种模式,让农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贺州新闻纵横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贺州新闻网聚焦贺州本地新闻热点,提供权威政策解读与民生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