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桂协作帮扶车间”落户昭平,留守妇女日编百个竹篮出口,助力乡村振兴

贺州新闻网 阅读:3 2025-07-09 04:29:27 评论:0

近年来,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各地纷纷探索出一条条具有地方特色的致富之路。在广西昭平县,一项名为“粤桂协作帮扶车间”的项目成功落户,为当地留守妇女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活力。她们在车间里日编百个竹篮,不仅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还让这些竹篮远销海外,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典范。

昭平县位于广西东北部,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由于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许多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留下了大量的留守妇女。她们不仅要照顾家庭,还要承担起农业生产和家务劳动的双重压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昭平县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引进了“粤桂协作帮扶车间”项目。

“粤桂协作帮扶车间”项目由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共同发起,旨在通过产业帮扶,帮助广西贫困地区提高农民收入,助力脱贫攻坚。该项目在昭平县落地后,迅速吸引了当地留守妇女的关注。她们纷纷来到车间,学习竹编技艺,成为车间里的熟练工人。

在车间里,留守妇女们分工合作,有的负责编织竹篮,有的负责打磨、上色。她们手中的竹篮,经过一道道工序,最终成为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据统计,这些留守妇女每天可以编织百个竹篮,这些竹篮不仅在国内市场受到欢迎,还远销海外,成为昭平县的特色出口产品。

“以前,我在家里照顾孩子和老人,还要种地,日子过得挺辛苦的。现在,我在车间里上班,每天都能拿到工资,还能照顾到家庭,真是太好了。”一位名叫李大姐的留守妇女激动地说。

“粤桂协作帮扶车间”的落户,不仅让留守妇女们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还带动了当地竹编产业的发展。为了提高竹编技艺,车间还定期邀请专家进行培训,帮助留守妇女们提升技能。同时,车间还与电商平台合作,拓宽销售渠道,让这些竹篮走进更多家庭。

随着“粤桂协作帮扶车间”项目的深入推进,昭平县竹编产业逐渐形成了规模效应。越来越多的留守妇女加入到了竹编队伍中,她们用自己的双手编织出美好的生活。这不仅为昭平县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全国其他贫困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展望未来,昭平县将继续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推动“粤桂协作帮扶车间”项目向纵深发展。通过产业带动,让更多留守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取得更大成效。而那些精美的竹篮,也将成为昭平县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传递着勤劳、智慧和希望的力量。

贺州新闻纵横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贺州新闻网聚焦贺州本地新闻热点,提供权威政策解读与民生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