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桂区稻螺共生生态种养模式推广,助力农民亩均增收4000元

贺州新闻网 阅读:1 2025-05-11 04:29:30 评论:0
平桂区稻螺共生生态种养模式推广,助力农民亩均增收4000元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成为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在广西贺州市平桂区,一项名为“稻螺共生”的生态种养模式正在得到大力推广,不仅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还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亩均增收达到4000元。

稻螺共生生态种养模式是一种将水稻种植与螺类养殖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水稻田中养殖的螺类可以清除田间的杂草和害虫,同时,螺类的排泄物又可作为水稻生长的肥料,形成良性循环。这种模式不仅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平桂区位于广西东北部,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稻螺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推广。近年来,平桂区农业部门积极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推广这一新型生态种养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了解,稻螺共生生态种养模式推广以来,平桂区农民的种植效益得到了显著提升。以水稻种植为例,采用稻螺共生模式后,亩产量提高了20%以上,同时,稻米品质也得到了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强。此外,螺类养殖也为农民带来了额外的收入,亩均增收达到4000元。

为了更好地推广稻螺共生生态种养模式,平桂区农业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农民对稻螺共生模式的认知和接受度。其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此外,还鼓励农民组建合作社,共同参与稻螺共生生态种养,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共担。

在推广过程中,平桂区农业部门还注重解决稻螺共生模式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例如,针对稻螺共生模式下水稻病虫害防治难度加大,农业部门积极引进抗病虫害品种,并推广生物防治技术,降低农药使用量。同时,针对螺类养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养殖密度过大、水质恶化等问题,农业部门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稻螺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成功推广,不仅为平桂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还推动了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平桂区将继续加大推广力度,让更多农民享受到生态农业带来的红利,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

总之,稻螺共生生态种养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生态农业模式,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相信在平桂区的努力下,这一模式将在更多地区得到推广,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贺州新闻网聚焦贺州本地新闻热点,提供权威政策解读与民生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