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子变票子,森林也能变现了
在广西贺州市的青山绿水间,一场关于生态价值转化的创新实践正悄然改变着林农的生活。这片森林覆盖率超过73%的土地,如今通过全国首创的"碳汇+乡村振兴"交易模式,让林木吸收的二氧化碳成为林农口袋里的真金白银,实现了"叶子变票子"的绿色奇迹。
从林权改革到碳汇变现的政策突破
贺州市自2021年起便将建设碳汇交易中心纳入重点规划,先后出台《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方案》等文件,构建起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的制度框架。但真正打破传统的是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碳汇交易机制相结合——通过"国有林场+合作社+林农"等模式,将分散的76万亩林地集中流转经营,使原本沉睡的林权资产转化为可交易的碳汇资源。就像把零散的珍珠串成项链,这种规模化运作让单个林农难以实现的碳汇计量和交易成为可能。
碳汇交易的"四步变现法"
具体操作中,贺州探索出清晰的盈利路径:首先由专业机构对林木固碳量进行科学计量,相当于给每棵树办理"碳身份证";接着通过碳汇项目认证,将吸收的二氧化碳量转化为可交易的碳信用;随后接入全国碳市场,企业购买这些信用来抵消自身排放;最终收益按比例返还林农。这种模式已使部分参与项目的林地每亩年均增收超200元,相当于传统木材销售收入的30%补充。八步区的林农老李算了一笔账:“以前砍树卖钱是’杀鸡取卵’,现在树站着就能赚钱,还能传给子孙。”
林下经济的"立体增收"实验
为弥补碳汇项目收益周期较长的特点,贺州同步发展"树上碳汇+树下经济"的复合模式。在八步区13个乡镇,300余户林农在碳汇林下种植灵芝等名贵中药材,形成"上层固碳、中层产药、下层养菌"的立体经营格局。调研数据显示,采用这种模式的林农年均收入增加1.2万元,比单一经营提高40%。这种安排如同开设"森林银行",既有碳汇的长期利息,又有林下经济的活期收益。
人才与金融的双轮驱动
面对碳汇计量、交易等专业需求,贺州依托本地生态优势,正加快培养"既懂林业又懂金融"的复合型人才。碳汇评估师、碳交易员等新职业应运而生,他们就像森林资源的"资产评估师",帮助林农把无形的生态价值转化为有形的经济回报。金融系统则推出"碳账户"制度,农户的减排固碳行为可兑换低息贷款等优惠,目前已带动绿色金融产品投放超5亿元。这种激励机制让环保行为有了"信用积分"的即时反馈。
全国性示范的启示与挑战
作为首个"碳汇乡村振兴"试点,贺州的实践仍面临林下经济技术不成熟、碳价波动等挑战。但其创新价值在于构建了"生态保护-碳汇开发-收益反哺-产业升级"的闭环:森林每多吸收1吨二氧化碳,既为地球降温,又为农民增收。这种"空气变现"的模式,或许将为全球乡村绿色发展提供新的中国方案。正如当地干部所言:“我们卖的不仅是碳,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
- • 《矿区童谣改编动画片走红全网,千万播放量唤醒乡愁记忆》
- • 农村智慧路灯全覆盖,助力乡村振兴与节能环保
- • 国家能源集团氢能储运项目落户桂东,助力打造清洁能源枢纽
- • 昭平桂江生态廊道修复工程竣工,沿岸10万村民受益显著
- • 平桂“妈妈岗”灵活就业平台助力3000名留守妇女接单缝纫增收
- • 富川瑶乡梯田认养计划上线,都市人云端当“梯田主”
- • 农村“智慧消防”系统上线,火灾发生率下降70%,守护家园安全新篇章
- • 《八步区瑶汉通婚家庭故事集》出版,民族融合百年变迁的生动见证
- • 平桂矿区塌陷区华丽变身光伏农场,千户村民共享发电分红新篇章
- • 开山瑶寨演绎非遗沉浸剧《千年古道谣》,游客化身马帮客商共赴文化之旅
- • 农村电商直播基地启用,年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共享菜园模式兴起:市民认领土地助力农民增收新路径
- • 桂江生态移民新村启用,渔民迈向低碳生活新篇章
- • 铺门镇田教授直播带农技,千名菜农科学种菜收入翻番
- • 钟山职校与格力电器携手共建实训基地,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5%
- • 潇贺古道扶贫驿站启用,村民摆摊卖土产日入千元,乡村振兴新篇章
- • 钟山县大力推进“绿色农房”改造,节能建筑覆盖率达70%
- • 贺街古镇焕新颜,无障碍旅游示范街助力残障游客畅游历史
- • 瑶乡“护学专线”全覆盖,校车GPS定位让家长实时追踪,守护孩子安全出行
- • 《贺州籍中共早期党员黄士韬家书公开,揭秘省港大罢工历史细节》
- • 八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获批,半年新增外贸企业超百家,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昭平茶祖祭祀大典跨国直播,日韩茶道代表团现场研学文化交流新篇章
- • 爱心助残车间投产,残疾人组装数据线月薪可达4000元,照亮生活新希望
- • 《稻之道》首演盛况空前,百名农民演员致敬农耕文明
- • 贺州首个跨境电商产业园落户八步,东盟特色商品“48小时直达湾区”
- • 矿区子弟学校免费午餐升级,营养餐配瑶药膳助力儿童健康成长
- • 富川脐橙荣登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榜单,电商直播助力日销百万斤
- • 昭平北陀镇客家围屋文化村崛起,年客流量突破30万,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双赢
- • 八步十大必打卡地:南乡温泉、滑水冲瀑布、客家围屋全攻略
- • 平桂黄金珠宝产业园蓬勃发展,大湾区企业入驻助力年加工黄金超10吨
- • 贺街镇百年宗祠焕新颜,变身文化礼堂,村民家门口享国学、非遗课程
- • 昭平茶荣登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有机茶出口均价上涨60%
- • 黄洞瑶族乡乡村民宿集群盛大开业,成为粤港澳游客避暑新宠
- • 贺州历史名人漫画《南岭群星传》上线,周渭Q版形象成网红
- • 富川冷泉香芋冰淇淋成功登陆欧盟市场,深加工园区产值突破20亿大关
- • 大湾区“会呼吸的城市”,到底有多吸氧
- • 八步区“长者食堂”全覆盖,万名农村老人享受一元营养餐,温暖夕阳红
- • 贺州瑶族服饰惊艳纽约时代广场,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 • 钟山黑木耳智慧大棚投产,单位产量提升30%,农业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 • 昭平瑶寨篝火订婚夜走红,情侣体验火把传情仪式浪漫非凡
- • 贺州壮族“牛王节”重现江湖,百头耕牛竞逐“最强牛王”
- • 富川脐橙AI分拣中心正式投产,日处理能力达200吨,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
- • 平桂区藕莲天下示范区莲藕深加工出口东盟,亩产突破4000斤,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昭平县乡村小规模学校优化工程圆满完工,20所教学点升级智慧教室
- • 贺州与华南农业大学携手共建“东融农业研究院”,共克种业卡脖子技术难关
- • 昭平茶园碳汇交易首单落地,茶农年增收2000元,绿色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 • 百里水墨画廊热气球之旅:俯瞰喀斯特峰林日出的绝美画卷
- • “暖冬工程”助力乡村学校,空调安装率100%,温暖教育梦
- • 全国首个碳酸钙产业扶贫基金成立,工人医疗教育费用全兜底,助力脱贫攻坚战
- • 八步区南乡镇温泉村集体年分红超百万,共富之路越走越宽广
- • 八步区东融蔬菜基地助力脱贫攻坚,日薪最高达200元,贫困户务工增收新路径
- • 钟山古法造纸:造出“可种树”贺卡,埋土发芽引环保热议
- • 大湾区石材采购中心落户平桂,年订单额超30亿元,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贺州“二十四节气美食地图”上线,智能推荐时令菜品,解锁美食新体验
- • 富川冷泉生态农业园牵手盒马鲜生,有机蔬菜直供大湾区市场
- • 昭平竹笋加工产业园正式投产,年消化原材料5万吨,助力乡村振兴
- • 贺州携手北部湾城市群产业联盟,共筑“向海经济”新支点
- • “城乡教育共同体”深化:县城教师每周送教下乡,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 • 《BBC纪录片《潇贺先贤》开拍:探寻岭南文明的全球影响力之谜》
- • 昭平智慧茶山引领农业现代化,物联网覆盖率达70%,亩均成本降20%
- • “深贺共建飞地经济示范区:GDP税收共享机制全国首创,共谋区域经济发展新篇章”
- • 广西首个“拿地即开工”试点项目落地平桂,审批时限大幅压缩70%
- • 富川脐橙产业蓬勃发展,全产业链产值突破80亿,深加工产品远销欧美市场
- • 昭平古袍镇油茶林套种中药材,开辟林下经济新路径,亩产收益翻三倍
- • 千人戴猫面具共舞,非遗“火猫舞”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
- • “竹编村”直播破圈,非遗传承人年售工艺品超百万,传统技艺焕发新活力
- • 平桂瑶族银饰工坊年销千万,非遗传承人直播带货涨粉百万,传统工艺焕发新活力
- • 昭平南山茶海荣膺“中国十大生态茶园”,茶旅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
- • 贺州学者考证:徐霞客秘访姑婆山,佚失游记片段重见天日
- • “瑶寨篝火电影节:红花镇民族文化的璀璨盛宴”
- • 昭平六堡茶生态茶园扩种至10万亩,助力茶农人均增收万元
- • 农村电商直播村全覆盖,年销售额同比激增150%,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