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桂区“藕稻共育”生态轮作模式助力双季亩产增收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平桂区,一项名为“藕稻共育”的生态轮作模式应运而生,不仅实现了双季亩产增收,还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平桂区位于广西东北部,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区。这里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适宜种植水稻和莲藕。然而,传统的单一种植模式不仅产量有限,而且容易造成土壤肥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平桂区农业部门积极探索新的种植模式,最终推出了“藕稻共育”生态轮作模式。
“藕稻共育”生态轮作模式,顾名思义,就是在同一块土地上,先种植莲藕,再种植水稻,实现一年两季的产量。这种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1. 提高土地利用率:通过在同一块土地上轮作莲藕和水稻,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
2. 改善土壤肥力:莲藕和水稻的生长过程中,会吸收土壤中的养分,有利于改善土壤肥力。
3. 减少化肥农药使用:由于莲藕和水稻的生长周期不同,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4. 提高产量:藕稻共育模式下的双季产量比传统种植模式高出20%以上,实现了亩产增收。
5. 生态环保:藕稻共育模式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平桂区,“藕稻共育”生态轮作模式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地农民通过参与这一模式,不仅增加了收入,还改善了生活质量。以下是几个典型的案例:
案例一:张大哥是平桂区某村的农民,他种植了5亩藕稻共育田。去年,他通过这一模式,实现了亩产水稻1000斤、莲藕2000斤的好成绩,总收入达到10万元。
案例二:李大姐是平桂区另一村的农民,她种植了3亩藕稻共育田。去年,她的双季产量比传统种植模式高出30%,收入增加了近2万元。
为了进一步推广“藕稻共育”生态轮作模式,平桂区农业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 加强技术培训:组织专家为农民讲解藕稻共育技术,提高农民的种植水平。
2. 提供政策支持:对参与藕稻共育的农民给予一定的补贴,降低种植成本。
3. 建立示范田:在全区范围内建立多个示范田,让农民直观地了解藕稻共育模式的优势。
4. 加强宣传推广:通过多种渠道宣传藕稻共育模式,提高农民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总之,“藕稻共育”生态轮作模式在平桂区的成功实践,为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有益借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一模式将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 • 平桂瑶族银匠村年销破亿,抖音直播间秒空万元手工项圈,传统工艺焕发新活力
- • 瑶医文化体验馆盛大开馆,30种古老疗法免费体验来袭!
- • 昭平教育云平台盛大上线,名师微课助力小初高全学科教学革新
- • “百里水墨画廊荣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徐霞客游线复刻项目盛大启动”
- • “贺州文化周”闪耀东盟六国,长鼓舞教学视频海外播放破亿,中华传统文化魅力远播
- • 粤桂协作扶贫产业园落户贺州,助力脱贫攻坚战
- • 贺州非遗剧团改编桂剧《陈钦戍边》,边疆史诗巡演全国展现文化瑰宝
- • 贺州首创“以工代赈+乡村工匠”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就地解决就业1.2万人
- • 民国戏剧大师欧阳予倩故居焕新变身沉浸剧场,《桃花扇》全息版首演引关注
- • 钟山瑶族盘王节荣登非遗名录,万人长鼓舞创吉尼斯世界纪录
- • 富川脐橙闪耀欧盟市场,深加工产品溢价500%,助力乡村振兴
- • 贺州市“千村万园”计划启动,庭院经济助力10万农户增收
- • 富川瑶绣产业蓬勃发展,非遗工坊助力绣娘增收年产值超2亿
- • 红色教育公益岗位扩容,退伍军人优先录用为景区讲解员,传承红色基因
- • 贺州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年供港蔬菜突破50万吨,共筑绿色食品新篇章
- • 贺州创新举措,推出“穿越千年的朋友圈”AR游戏,让历史名人走进现代生活
- • 黄姚古镇创新推出豆豉文创雪糕,游客打卡助推二次消费新潮流
- • 富川瑶乡冷泉香米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亩均收益翻倍助力乡村振兴
- • 香港贸发局设立贺州联络处,助力企业抢占CEPA零关税市场先机
- • 富川瑶绣产业崛起:3万绣娘就业,非遗工坊年产值超2亿
- • 土瑶风情旅游区年营收破3亿,民宿集群入选全国示范案例,乡村振兴新典范
- • 富川瑶乡星空民宿爆火,游客夜宿梯田观星摘果,体验别样乡村风情
- • 《贺州民俗大典》盛大问世:百名文化学者共绘民间智慧画卷
- • “瑶寨篝火电影节:红花镇民族文化的璀璨盛宴”
- • 平桂“藕莲天下”景区荣膺4A认证,万亩荷塘绽放百种莲藕预制菜新篇章
- • 贺州市启动“教育强市三年行动”,新建15所中小学,新增学位2万个
- • 贺州稻田音乐会:民乐团与蛙鸣共奏乡村之夜,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
- • 瑶医药产业园盛大开园,10款古方制剂荣获国药准字批文,传承与创新共谱新篇章
- • 富川民族小学瑶族长鼓舞课间操惊艳亮相全国民族运动会
- • 八步区南乡镇温泉康养村集体年分红超百万元,乡村振兴新典范
- • 智慧路灯全覆盖,助力农村夜间照明节能率提升70%
- • 富川“冷泉香米订单农业”助力脱贫攻坚,惠及42个贫困村,户均分红8000元
- • 贺州携手深交所共建上市培育基地,助力5家企业年内启动IPO辅导
- • 潇贺古道国际马拉松:融汇非遗,选手穿瑶服跑秦汉石板路
- • 宋代名臣周渭纪念馆开馆,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挂牌,传承廉政文化,弘扬时代精神
- • “万亩荒山变身光伏发电基地,村集体年增收50万元助力脱贫攻坚”
- • “教育强市十大工程”盛大启动,市领导亲自挂帅督办教育重点项目
- • 贺州锚定“双碳”目标,绿色经济占比2025年将达60%
- • 高龄补贴助力民生,贺州一季度发放1111万元惠及6万群众
- • 矿区子弟学校免费午餐升级,营养餐配瑶药膳助力儿童健康成长
- • 钟山“状元巡游”激活明清古街,学子汉服再现科举礼仪,传承文化魅力
- • 平桂六中荣获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称号,助力校园足球发展
- • 华润集团投资50亿元建设风光储一体化项目,年减碳量超30万吨,助力绿色能源发展
- • 北陀镇防洪工程竣工,千年水患村华丽变身湿地公园安居样板
- • 昭平有机茶品牌价值超50亿,数字茶园直供欧盟高端市场,引领绿色消费新潮流
- • 深度分析!贺州2025年拆迁补偿方案与城市规划蓝图
- • 石梯村悬崖蜂蜜借助区块链溯源,电商平台卖出千元高价,引领乡村振兴新潮流
- • 平桂区迎来黄金珠宝加工园落户,承接深圳水贝产业转移,年产值有望超百亿
- • 昭平木格白玉苦瓜宴荣膺“中国生态养生名宴”称号,绿色美食引领健康潮流
- • 贺州古瑶寨石碑揭秘:清代女书石碑破译瑶汉交融密码
- • “红色足迹”研学之旅:5万学生打卡中共广西省工委旧址,传承红色基因
- • “家长法治课堂”上线,携手法院共筑防欺凌防线
- • 平桂区藕莲天下产业园荣登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榜单
- • 昭平六堡茶创新联农带农机制,茶农分红比例提升至60%
- • 大湾区“会呼吸的城市”,到底有多吸氧
- • 黄姚古镇:辐射带动周边民宿集群,年接待游客突破500万人次
- • 平桂区藕莲天下产业园助力3000贫困户脱贫,亩产收益翻三倍,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 • 钟山红糟辣椒酱荣膺地理标志认证,助力椒农增收30%,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 • 八步香芋深加工基地投产,冻干香芋脆片抢占东南亚零食市场
- • 富川脐橙节与瑶族丰收祭的完美融合,果园直播带货日销百万斤
- • 《星火钟山》红色沉浸剧升级,观众体验穿军装参与历史抉择的奇妙之旅
- • 平桂黄金珠宝产业园蓬勃发展,大湾区企业入驻助力年加工黄金超10吨
- • 县域医共体“云问诊”全覆盖,村民足不出村即可享受省级专家诊疗服务
- • 特殊教育学校开设瑶族手工艺职教班,毕业生实现百分百就业
- • 《桂东滋味》贺州美食纪录片登陆Discovery频道,展现独特地域风味
- • “富川AI瑶厨机器人惊艳数博会,3分钟复原古法油茶技艺”
- • 钟山冬小麦喜获丰收,北麦南种谱写“金色网红田”新篇章
- • AI教师助力乡村教育,智能系统提升英语口语教学水平
- • 昭平县乡村小规模学校优化工程圆满完工,20所教学点升级智慧教室
- • 黄多多纽约校园生活引热议,星二代教育方式再成焦点
- • 八步区贺街镇淮山种植引入AI病虫害预警系统,科技助力农业发展
- • 钟山贡柑出口RCEP国家订单激增200%,成为东盟市场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