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桂“藕稻共育”生态轮作模式,助力亩均收益提升40%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平桂区,一项名为“藕稻共育”的生态轮作模式应运而生,不仅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还实现了亩均收益提升40%的显著成效。
“藕稻共育”是一种将藕与水稻在同一块土地上轮作种植的生态农业模式。这种模式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实现了水稻和藕的共生共荣。在平桂区,这一模式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据了解,藕稻共育模式具有以下优势:
1. 优化土地资源利用。藕稻共育模式将藕和水稻在同一块土地上轮作种植,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同时,藕的根系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为水稻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2. 提高产量和品质。藕稻共育模式中,藕和水稻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产量。藕的根系可以吸收土壤中的养分,为水稻提供养分,而水稻的生长又能为藕提供遮荫,降低藕的发病率。此外,藕稻共育模式下的水稻和藕品质均有所提高。
3. 生态环保。藕稻共育模式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同时,藕和水稻的共生共荣,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4. 增加农民收入。藕稻共育模式下的亩均收益较传统种植模式提高了40%,为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这不仅激发了农民种植藕和水稻的积极性,还有利于推动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在平桂区,藕稻共育模式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当地政府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技术资料、提供种植补贴等方式,帮助农民掌握藕稻共育技术。此外,政府还鼓励农民成立合作社,共同发展藕稻共育产业。
目前,平桂区的藕稻共育产业已初具规模,成为当地农业的一张亮丽名片。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尝试藕稻共育模式,不仅增加了收入,还改善了生态环境。
展望未来,平桂区将继续加大藕稻共育模式的推广力度,提高农民种植藕和水稻的积极性。同时,政府还将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不断优化藕稻共育技术,提高产业效益,助力乡村振兴。
总之,平桂“藕稻共育”生态轮作模式为我国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在今后的农业发展中,我们应继续探索和推广类似模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农民创造更多福祉。
- • 农村厕所革命全面完成,卫生厕所普及率100%,迈向美好生活新篇章
- • 循环经济产业园正式投产,年处理固废200万吨,创收15亿助力绿色转型
- • 八步铺门镇宋代古窑群遗址重见天日,千年青瓷技艺复活计划扬帆起航
- • 平桂“藕莲天下”景区荣膺4A认证,万亩荷塘绽放百种莲藕预制菜新篇章
- • 粉葛产业腾飞:全产业链产值突破8亿,功能性食品研发填补国内空白
- • 富川立新安置区配套万亩脐橙园,搬迁户人均年增收6000元,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 • 八步传统婚俗体验馆盛大开馆,新人可定制瑶汉融合婚礼仪式
- • 平桂区稻田餐厅创新“现摘现烹”模式,翻台率飙升70%,食客好评如潮
- • 平桂矿区复垦区华丽转身,变身万亩花海,年吸引摄影游客超50万人次
- • 华润电力投资80亿建设风光储一体化项目,助力我国减碳目标实现
- • 昭平六堡茶生态茶园规模扩大,助力茶农人均增收1.5万元
- • 近代教育家李任仁贺州办学手稿捐赠,百年教案揭示素质教育先声
- • 贺州高新区晋升国家级,RCEP新材料研发中心同步揭牌,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富川瑶绣包装设计获奖,非遗美食礼盒闪耀巴黎食品展
- • 贺州长寿康养产业基金首期募资20亿,携手日本温泉疗养品牌共筑健康未来
- • 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贺州基地扩至30万亩,日供蔬菜千吨,保障民生供应再升级
- • 贺州站升级改造,新增6部电梯,全面实现“无障碍出行全覆盖”
- • 贺州职教园东融产业学院成立,助力大湾区智能制造人才定向培养
- • 八步区长者食堂:一元餐补温暖夕阳红,惠及5万老人共享幸福时光
- • 农村工匠培训基地开班仪式圆满举行,砌筑工、瑶绣师等职业持证上岗率超90%
- • 宋代名臣周渭纪念馆开馆,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挂牌,传承历史精神,弘扬廉政文化
- • 钟山贡柑果脯强势入驻山姆会员店,年采购合同额突破亿元大关
- • 非遗油茶香飘万家,百个社区标准化制作点助力低保户免费品尝
- • 平桂传统草药集市复兴,瑶医义诊助力大湾区康养客群蓬勃发展
- • 贺州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取得显著成效,首批交易金额破亿元
- • 钟山油茶宴非遗标准发布,油茶树种植面积三年翻番,助力乡村振兴
- • 潇贺古道名士长廊开建,千米浮雕墙再现百位历史人物风采
- • 南乡镇黑山羊乘冷链专车,48小时直达粤港澳大湾区,开启绿色健康生活新篇章
- • 矿区子弟学校免费午餐升级,营养餐配瑶药膳助力儿童健康成长
- • 农村河道生态修复显成效,新增湿地公园4个助力乡村振兴
- • 贺州稻田音乐会:民乐团与蛙鸣共奏乡村之夜,打造别样视听盛宴
- • 贺州农民主播直播带货,马蹄糕单场销售额破500万元,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南岭民族生态博物馆群落盛大开馆,全景展现瑶壮百年农耕史诗
- • 石材废渣制环保砖生产线成功投产,年消纳废料50万吨助力绿色转型
- • 《桂东滋味》贺州美食纪录片登陆Discovery频道,展现独特地域风味
- • 桂江鱼干非遗工坊获千万融资,古法技艺与现代科技融合,助力传统美食走向国际舞台
- • “刀耕火种”农耕文明展开展,全息影像展现生态智慧
- • 碳酸钙产业碳中和试点启动,光伏+碳捕集技术助力年减碳10万吨
- • “首家校园科技馆盛大开放,VR模拟探月项目点燃学生科创热情”
- • 贺州竹编非遗传承人携手宜家,传统鱼篓华丽变身北欧风家居爆款
- • 《星火钟山》红色沉浸剧升级,观众化身战士,共赴历史抉择之旅
- • 贺州市重磅发布“东融2.0政策包”:湾区企业落户最高奖励8000万元
- • 大湾区“科创飞地”落地贺州,50项专利技术转化助力新质生产力崛起
- • 贺州学院钙基新材料实验室成功突破纳米钙量产技术,助力我国打破国外垄断
- • 桂江生态渔村创新“渔光互补”模式,渔民上岸养鱼发电双收益
- • 数字赋能,现代农业示范园产值翻番,助农增收万元新篇章
- • “黄姚国际摄影节盛大启幕,百国摄影师共赴潇贺古道光影盛宴”
- • “红花镇瑶寨篝火电影节:露天放映百部民族题材经典,传承民族文化之光”
- • 粤桂协作再升级,“反向飞地”启用助力大湾区共享办公区免租三年
- • AI智能阅卷系统助力中考,主观题批改效率提升70%
- • 大湾区资本抢滩贺州富硒产业,10个亿元项目集中签约,共谋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 富川瑶乡“梯田认养计划”上线,都市白领云端当“农场主”
- • 贺州荣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市,工业固废利用率高达95%
- • “妈妈岗”灵活就业平台上线,宝妈们迎来兼顾带娃与工作的新机遇
- • 钟山县乡村振兴学院助力新农人成长,年培训5000名,就业率高达95%
- • 八步区南乡镇温泉村集体年分红破百万,户均增收8000元,共富之路再谱新篇
- • 贺州农民主播直播带货马蹄糕,单场销售额突破500万元,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桂江渔村开江祭申遗成功,百年仪式魅力四射,央视直播展现传统风采
- • 桂江生态移民新村启用,渔民迈向低碳生活新篇章
- • 昭平油茶林套种中药材,林下经济亩产收益提升3倍,助力乡村振兴
- • 瑶族铜鼓音乐节盛大开幕,电音DJ混搭千年鼓点燃爆现场
- • 灵活就业人员公积金贷款累计发放突破3.48亿元,助力民生保障
- • 贺州发布“东融2.0政策包”:湾区企业落户最高奖励8000万元,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千年古道焕新颜,油茶体验馆迎来千人游客——富川岔山村潇贺古道活化之旅
- • 贺州农村电商孵化园盛大开园,百名“新农人”直播带货突破亿级销售额
- • 贺州北部湾港海铁联运专列开通,物流成本降低30%,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贺州乡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助力文化振兴,年放映超万场,点亮乡村文化生活
- • 贺州“秸秆变肉”工程启动,万吨秸秆转化生态饲料,助力乡村振兴
- • 《贺州历史名人辞典》出版,200位先贤生平事迹展现在世人面前
- • 贺州开放大学“银龄学堂”开课,智能手机、养生课程火爆,助力老年人乐享晚年生活
- • “爱心车间”:残疾人组装数据线,月均收入4500元,照亮生活新希望
- • 瑶族“度戒”成人礼创新:青少年VR体验传统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