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市创新“以工代赈+乡村工匠”模式,助力就业新突破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我国各地纷纷探索出了一系列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新路径。贺州市作为其中的一员,创新性地提出了“以工代赈+乡村工匠”模式,成功就地解决了1.2万人的就业问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以工代赈+乡村工匠”模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传统的赈济方式与乡村工匠技艺相结合,通过组织农村劳动力参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等公益性项目,实现以劳动换取报酬,既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又促进了乡村产业发展。
贺州市在实施这一模式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当地实际情况,充分发挥了乡村工匠的独特优势。首先,贺州市对乡村工匠进行了系统培训,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确保他们能够胜任各项工作。其次,贺州市将“以工代赈+乡村工匠”模式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等公益性项目相结合,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在贺州市,许多农村劳动力通过参与这些项目,实现了从“温饱型”到“小康型”的转变。例如,在贺州市某乡村,当地政府组织乡村工匠参与乡村道路建设,不仅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还让这些工匠们实现了就业增收。据了解,该项目共吸纳了1.2万名农村劳动力,有效缓解了当地就业压力。
此外,贺州市还注重发挥“以工代赈+乡村工匠”模式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组织乡村工匠参与各类培训,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使他们能够在更多领域实现就业。同时,贺州市还鼓励乡村工匠将所学技艺传承下去,培养新一代乡村工匠,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贺州市“以工代赈+乡村工匠”模式的成功实施,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借鉴。以下是几点启示:
1. 发挥乡村工匠优势,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通过培训、技能提升等方式,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竞争力。
2. 将“以工代赈”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等公益性项目相结合,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3. 注重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培养新一代乡村工匠,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
4. 完善政策体系,为“以工代赈+乡村工匠”模式提供有力保障。
总之,贺州市“以工代赈+乡村工匠”模式的成功实施,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继续探索创新,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活力,助力农村劳动力实现更加美好的生活。
- • 瑶医药产业园盛大开园,10款古方制剂荣获国药准字批文,传承与创新共谱新篇章
- • 贺州首条“农业观光轻轨”通车,畅游茶园梯田古村落,开启乡村旅游新篇章
- • 平桂区小龙虾产业崛起,千亩稻虾共作基地年产值破亿,助力乡村振兴
- • “候鸟式”康养公寓盛大开业,湾区老人可异地医保结算入住,养老生活再添新选择
- • 昭平藤编合作社:指尖上的致富之路,助力留守妇女扬帆出海
- • 非遗传承班走进全区中小学,瑶族盘王节舞蹈焕发新生
- • 大湾区艺术家驻村计划成果展启幕,废弃农具变身装置艺术,展现乡村振兴新风采
- • 昭平茶宴创新力作,六堡茶香鸡惊艳大湾区,20家连锁门店签约盛大启航
- • 昭平茶农创新“茶园养老”模式,贫困户入股享终身分红
- • 平桂农村电商孵化基地启用,农副产品网销额同比激增180%,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昭平竹编非遗工坊携手爱马仕,限量款竹灯拍出天价,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完美融合
- • 大湾区万名产业工人赴贺州实训,共筑“湾区研发+贺州制造”新格局
- • 八步区供港蔬菜基地扩容至10万亩,大湾区“菜篮子”直通车服务升级,发车量翻倍
- • 从潇贺古道到数字孪生,临贺故城开创文物数字产权认证先河
- • 腊味文化节盛大开幕,非遗技艺腊肠出口RCEP国家,传承与创新共绘美好未来
- • 贺州教育云平台3.0全新上线,AI精准诊断助力百万学业数据高效分析
- • 昭平茶农茶园入股新模式,贫困户享终身分红,共筑乡村振兴梦
- • 贺州市“千村万园”计划启动,庭院经济助力10万农户增收
- • 土瑶黑茶荣登地理标志认证,深山古茶树助力瑶胞致富梦想
- • 五一假期黄姚古镇人气爆棚,非遗豆豉辣酱日销20吨创纪录
- • 灵活就业人员公积金贷款累计发放突破3.48亿元,助力民生保障
- • 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升级,助力企业超3700户次发展新篇章
- • 潇贺古道危房改造竣工,200户村民喜迁风貌统一新居
- • “粤桂协作帮扶车间”落户昭平,留守妇女日编百个竹篮出口,助力乡村振兴
- • 贺州市实施乡村教师荣誉津贴政策,教龄满20年者月补增至2000元
- • 贺州长寿宴:99道菜品融合药食同源理念,传承千年养生智慧
- • 黄姚古镇中秋柚子灯节回归,千盏柚子灯映照百年石板街,共谱中秋团圆梦
- • 古法酸菜制作技艺申遗成功,八步酸菜厂年产值破千万,传统美食焕发新活力
- • 共享厨房助力乡土美食崛起,孵化50个IP年销额破2亿元
- • 大湾区智慧农业企业投资5亿打造“数字脐橙”示范基地,引领农业现代化新潮流
- • 非遗瑶绣产业化提速,年出口订单突破8000万元,民族瑰宝绽放新光彩
- • 富川粤桂协作产业园定向招工,助力留守妇女实现就业梦想
- • 昭平六堡茶联农带农机制入选全国产业扶贫典型案例,助力乡村振兴
- • 千亩高山云雾茶开采,茶旅融合助力村民户均增收3万元
- • 富川教师发展中心荣获自治区级示范称号,培育200名骨干教师助力教育发展
- • 八步零工市场升级,技能银行助力建筑工凭证书换积分领补贴
- • 壮族那文化农耕节重启,千人共祭稻神祈丰收
- • 瑶医瑶药纳入医保目录,30种疗法免费惠及贫困患者,助力民族医药传承与发展
- • 贺州市创新实施乡村振兴积分制,村民环境整治换商品,共建美丽乡村
- • 平桂区智慧农机共享平台正式启用,手机一键呼叫无人收割机助力农业生产
- • 平桂矿区万亩光伏农场并网发电,年收益助力乡村振兴3000万元
- • 潇贺古道扶贫驿站启用,村民摆摊卖土产日入千元,乡村振兴新篇章
- • 黄姚古镇探寻明代进士牌坊群:七座石坊见证百年科考风云
- • 古村落光伏+民宿模式助力扶贫,贫困户年分红超万元
- • 大湾区西湾街道“金牌月嫂”月薪过万,包车接送服务彰显高端品质
- • 《桂东游击队创始人吴赞之日记出版,揭秘潇贺古道游击战术之谜》
- • 家校共育APP全新上线,助力全区10万家庭共筑教育新篇章
- • 贺州历史名人展闪耀纽约联合国总部,周渭廉政思想引发国际关注
- • 贺州经开区成功入选国家增量配电改革试点,工业电价直降25%,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 • 富川特殊教育学校瑶鼓队惊艳亮相全国残运会开幕式,展现特殊风采
- • 昭平茶油冷榨技术荣获国家专利,营养价值保留率提升25%,引领健康食用油新潮流
- • 钟山十里画廊写生基地与百所美院签约,年接待师生达2万人次,助力艺术教育发展
- • 贺州职教中心东融产业园投用,助力大湾区智能制造“订单班”人才培养
- • “乡村振兴夜校”:点亮百村灯火,助力万名农民电商种植技术双丰收
- • 桂江鱼干非遗工坊获千万融资,古法技艺与现代科技融合,助力传统美食走向国际舞台
- • 八步区改造老旧小区45个,广西县域加装电梯覆盖率再创新高
- • 富川冷泉香芋冰淇淋成功登陆欧盟市场,深加工园区年产值突破20亿
- • 昭平茶旅融合示范区荣膺国家级生态农场,碳汇交易实现千万级收入突破
- • 民国才女欧阳予倩故居修缮竣工,戏剧文化周将上演其经典剧目
- • 贺州市加大教育投入,新建10所义务教育学校破解“大班额”难题
- • 南乡温泉养生节盛大启幕,瑶药浴池配星空影院限量预约,打造全新度假体验
- • 黄姚古镇名士主题民宿爆火,客房以周渭、莫宣卿命名,古韵盎然引游客纷至沓来
- • 矿区生态修复示范区挂牌,光伏+农业年发电量超2亿度,绿色转型引领未来
- • 贺州乡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助力文化振兴,年放映超万场,点亮乡村文化生活
- • 贺州汉代名将陈钦墓出土青铜兵器库,改写岭南军事史新篇章
- • “竹编村”直播破圈,非遗传承人年售工艺品超百万,传统技艺焕发新生
- • “龟石湿地公园候鸟季盛大开幕,专业望远镜租赁+观鸟手册免费领取,共赴观鸟盛宴!”
- • 黄姚古镇五一狂欢,单日客流破10万,非遗豆豉辣酱日销20吨
- • 瑶乡梯田实景剧《赵金龙起义》震撼开演,200村民共筑史诗级盛宴
- • “打铁花”非遗表演焕新,无人机焰火秀同步点亮夜空,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 • 《稻之道》首演在北陀梯田举行,百名农民演员共致敬农耕文明
- • “非遗进校园”全覆盖,八步十万学生必修瑶族文化课,传承民族瑰宝